寵辱不驚
引:
點:寵辱不驚
解:不因得失順逆而掛慮 內心不動 不患得患失 不失心理平衡
孟子:我四十不動心 佛云:如如不動 六祖:不動道場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能修到寵辱不驚 才能真正愛眾生 才能真正視眾生為一體 才能達至無障礙的胸襟
故寵辱不驚 乃修行人的高度修持 世人難以做到 眾生多是寵辱若驚 故寵辱不驚 乃是吾等修行之目標
什麼叫做寵辱若驚呢?因為世人認為受到別人的寵敬、稱羨等都屬樂的事,或受到上層的器重、提拔或別人的讚賞、鼓勵等事的時候,會因寵而心情愉快。也就是尊榮,上好的。至於受到侮辱、降調,降級、誣蔑、責難,甚至人身攻訐等對待,當然是令人失意不快,感覺丟臉的事,也就是丟人卑下的。所以世人莫不趨高而避下,求寵而遠辱。由於這種得失心的作祟,於是得之也驚,失之也驚,都會造成世人心理上的波動 世人害怕得失之無常。如果受辱之事的時候,會因受辱而情緒賁張或意氣沮喪。為什麼寵與辱會導致世人心理上的惶恐不安,而不知所措呢?是因為世人對自身的價值觀如:好惡、得失榮辱乃至於生死看得太重要了,認自身的存在高於一切,因此受寵也驚,受辱也驚。常人視榮貴為極美,聖人則受其寵,不以得之為喜。加其辱,不以失之為憂。這就叫做寵辱不驚。
為何受寵會驚?
人受寵 會持寵生驕 有權 有勢 有名 有利(當紅明星 樂壇寵兒 廣告天后 送禮 上賓招待 一呼百諾)李家成兒子買橙 全球哄動 記者爭相訪問 稱讚 眾人目光所在 鎂光燈閃過不停 眾人趨炎附勢 受重用 言聽計從 說話有力 人人笑容可躬 說話阿臾奉承 所謂萬千寵愛在一身 呵護備至 受寵者難以不驚(不動心)眾生感覺敏銳 誰得勢 誰失勢 很清析
失寵的時候
人一失寵 即受人一沉百踩 眾人即離您而去 不要浪費菲林 眼尾不望一眼 說話沒人理會 沒力量 沒人聽 聲名沉寂 故失寵時能無動於中嗎 受人冷言冷語 不客氣
一般人失寵時的感受心態
難受 痛苦 低落 灰心 失意 埋怨 妒忌 嗔恨 千方百計 甚至不顧一切 希望再得寵 (某人失寵的心態發展)心神仿彿
千方百計得寵
聽話 努力表現自己 搏取歡心 攻擊別人 談人是非 扮靚 增加吸引力 出賣色相 獻殷勤 送禮 諂媚等 種種手段
得寵後恐失寵的表現
爭寵 狗咬死嬰兒例 妒忌 報復當日得寵的人 人疵 全家抄斬 誅九族
道德經:寵為上 辱為下 得之若驚 失之若驚 是為寵辱若驚
如何為受辱?
人人皆曉 責罵 冷言冷語 是非 孤立 排斥 說話侮辱
世人受辱時的反應 炒魷魚 冤屈 很想得到的偏不給您
受辱時一般人之反應
無明 嗔恨 報復 對罵 心神仿彿 粗言 與人打架 計謀暗算
殺人放火 攪破壞 攪對抗
修行人若常介意寵與辱 則難以成德 甚而起心魔 更而煩惱重重 影嚮清靜心境 不但修行不成功 更可能因而做罪 種下地獄輪迴種子
活佛師尊:寵辱皆驚難守中 惹得煩惱一重重
勸君諸相早看空 坐進此中玄妙窮
如何能修到寵辱不驚?
要明因識果-
凡事必有因 苦因得苦果 甜因得甜果 受辱必有 因 受寵必有因 有今因 有前因 舜帝亦受寵辱 不驚 受辱時 若明因識果 心不動蕩 能平靜 得寵時 若明因果 則更要謙虛慈心 積德 反省檢討 做好本份
明世間虛幻-
人生猶如戲一場 瞬刻消逝 水中月 鏡中花 寵與辱 隨時變幻 無常不實 得之不足喜 失之不足憂 居安思危 效法塞翁 禍福相倚伏 為何會失寵 因有得才有失 如無得亦無失 有得因有失 有失因有得 得與失 非在事相上 乃在心境上
平時的操存-
明理 寵與辱 乃因果 上天之造就 磨煉 參悟其中道理 時刻反照的工夫 觀照己之內心世界 遇到寵辱時的起心動念 留意己之七情 喜怒哀樂憂恐驚 要保持中庸 保持平常心 對於得失順逆 要以真理化渡 順逆由心
臨事的反照-
臨事時首要覺心 首要調理內心 有否計較 執著 掃三心 去三毒 除五蘊 去驕奢 反問修行為何 為修心性
去除我相-
眾生因對自己看得太重 故受籠也驚 受辱也驚 為何受寵時會歡喜 受辱時會難受 因有我 若別人受寵 則不歡喜 若別人受辱 不覺難受 為何我受寵受罵 則有大反應 只因有我 一日 寒山問拾得:世人謗我欺我辱我輕我惡我罵我騙我 我應如何 拾得答:那只有忍他避他耐他敬他 不要理他 過幾年 再看看他 寒山又問:還有什麼秘訣嗎 拾得:最好參學彌勒忍辱偈 偈曰:老拙穿衲襖 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 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 隨他自乾了 我也省氣力 他也少煩惱 這樣波羅蜜 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 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 人貧道不貧 一心要修行 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 我郤不待見 名利總成空 貪心無足厭 勸君即回頭 單把修行幹 做個大丈夫 一刀截兩斷 跳出紅火坑 做個清涼漢 悟得真常理 日月為鄰伴
學習佛聖修持-
聖賢仙佛能修行成功 因能修至寵辱不驚 六祖: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郤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定有過 但自郤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歷代修行人 誰不受辱成德 耶穌唾面自乾 釘十字架 釋迦節節肢解不怨 六祖被追殺 藏獵人隊中13年 虛雲被毒打 濟公被諷吃狗肉 骯和尚 師母走難 祖師被打罵 舜帝受父母 韓信 周公 孔子等
藍采和大仙慈訓
漫漫人生路 無常亦反覆 紅塵逆旅中 時轉朝暮 繁華落盡堪細數
寧靜致遠處 坐看雲捲舒 虛空見真吾 登堂入室 淡泊明志超塵俗 猶春風天恩共沐 似清流人間常注 如日月光明俱足 識透人生寵與辱 菩提本無樹 心清若靜湖 來去自如 無拘無束 歸真悠然返仙都
唐朝的婁師德是一個十分愛才、屢屢薦才的有德之人。婁師德本身能文能武,征吐蕃,八戰八捷;搞屯田,積谷如山,所以得以逐步升遷。他身材高大,方口厚唇,性格恰似外貌,待人寬厚,極有度量。一次,他與李昭德同行,因為體胖走不快、跟不上,李昭德嫌他走得太慢,便怒氣沖沖地說:“都是你這個鄉下佬,耽誤了我的時間,婁師德聽後,非但不怒,反而笑答道:“我本來就是鄉下佬嘛,由於他如此好脾氣,連他的下屬,都敢跟他開玩笑,他也毫不介意。婁師德為官三十年,忠心秉正,尤其善於發現人才,舉薦人才。見到一個有能力的人,他就極力向上推薦,直到那個人被委以重任,他才放心。他就是以如此寬闊度量,容忍並舉薦了一個個後來者,對他本人來講,自然也就有了不少後來而居上者了。狄仁傑被婁師徳舉薦,做了宰相,之後,狄仁傑有些看不起婁師德,常常讓婁師德去幹苦差事。武則天看出來了,就故意向狄仁傑發問:“你看婁師德這個人賢德嗎?”“他做個將軍,小心謹慎地保衛邊防還可以,至於是否賢德,我還不大了解。”狄仁傑答道。“婁師德是不是能發現人才呢?”武則天又問。
“我與他雖是同行,但卻沒聽說他推舉了誰。”狄仁傑答道。話已至此,武則天才明白地告訴狄仁傑,你之所以被提拔重用,是當年婁師德的一再推薦介紹。舉薦了人才還自我保密,毫不張揚,婁師德實在是一個大賢大德了。狄仁傑聞言,慚愧不已,連連嘆道:“婁公賢德,我竟然一無所知,比起婁公來,我實在差得太遠了!”後來狄仁傑真的以婁師德為榜樣,為朝廷舉薦了不少有用的人才。
發現了人才,不嫉妒、不排擠,而是竭力向上舉薦,看著眼前的後來之人步步高升,受到重用,以致位在自己之上,仍然能心悅誠服,毫無怨悔之意,這確屬難得。而更為難得的是,舉薦之功,竟然秘而不宣,沉默於心,再而被自己所舉薦提拔的人,侮辱輕視,亦不介意,簡直非常人所能了。
婁師德的超常度量,使他成為一個不求報酬的“伯樂”,也使他能在險惡的環境之中,始終被信任,還被稱為“長者”,這也正是其大智之所在。
韓信是我國西漢初著名的軍事家。劉邦得天下,軍事上全依靠他。他是個率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的軍事天才。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周濟,常常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年,當衆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單影隻,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前,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跨下之辱」。
韓信早年貧困潦倒,雖受各種人生挫折,卻一點也不灰心。甚至受胯下之辱,對衆人的哄笑,也臉不紅心不跳。其實韓信並不是怕他, 而是覺得沒有道理殺他, 他認爲沒有道理的事, 是不能做的。因此他寧可受辱也不傷人。就是因爲他能忍人所不能忍,長大後才能做大事。
孔子陳蔡絕糧故事
阿拉伯傳說中 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 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 他們吵架了 一個還給了另外一個一記耳光 被打的覺得受辱 一言不語 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繼續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 他們就決定停下 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 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被救起後 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了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問說 為什麼我打了你以後 你要寫在沙子上 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 另個笑笑的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 要寫在易 忘的地方 風會負責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裡的深處,那裡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朋友的相處,傷害往往是無心的 幫助卻是真心的 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 銘記那些對你的幫助 你會發現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肚大能容 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常笑 笑世間可笑之人
布袋和尚事蹟
視榮貴為大患,又且視四大(水、火、風、土)假合的人身,亦為大患,以患加患,更加值得我們去重視啊!所以應該順應自然,來去無心,不患其得,不患其失,才合於道。
寵辱不驚 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 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