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3/7/2010 晚上學習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二三子-喻孔子的學生們

何患於喪乎-不用憂慮孔子的大道不能行於天下

儀封人-衛國儀地負責守疆界的官吏

從者見之-孔子的隨從弟子就為儀封人引見孔夫子

木鐸-是金口木舌,四周用金屬做成的大搖鈴,中間是木料的舌。古時宣傳政教時,命令遒人搖動木鐸,巡行於街道,告知老百姓遵從。振聾啟瞶,喚世迷人 

那時,乃孔夫子周遊列國期間,一班弟子已經跟孔夫子跑過不少國,幾乎是到處碰壁,削跡伐壇,陳蔡絕糧,子畏於匡,九死一生,所以弟子中,有人以為孔子之理想太高,不切實際,要求將道降低些,冀求當時的人能夠接納孔子的道。
   而這位儀地之小吏,卻甚有見地。在晉見了孔子出來之後,他鼓勵孔子的弟子們說:“你們不要憂心夫子之道不能行於天下,天下的真理雖然埋沒不彰,已經很久了;但上天將藉孔夫子,作為警世之木鐸,以振聾啟瞶。”
     儀封人看見時局混亂,不是軍事征伐可以解決的,而是道德思想教育的問題。社會失去了道的標準,必須要更正,這大任只有孔子能夠擔當;當時的國君,沒有人願意重用孔子。季孫孟孫叔孫氏的僭越,朝政不常,楚國狂人接輿等人,知道孔子“鳳兮德衰”,並奚落孔子,踩孔子,勸孔子放棄推行仁政;儀封人卻說:“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那是何等有智慧及對孔子弟子的鼓勵!
   雖然儀封人那麼推重夫子,但孔子的處境並沒有改變,仍然要到處流蕩,有時連吃飯都沒着落。後來,當孔子六十八歲時,返回魯國,結束了十四年周遊列國的流浪生涯.返回魯國之後,孔夫子積極刪詩書 訂禮樂 寫春秋 七十三歲歸空 孔子一生 影嚮後世深遠 雖然孔子在世時 大道不能行 但孔子的道德思想學問 可以遺教萬世 故後代帝王 都尊封孔子為萬世師表 大成至聖先師等 

論語微子篇:齊人歸女樂 季桓子受之  三日不朝 孔子行

天下人如何無道?不忠 不孝 不仁 不義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失倫常

天為何以孔子為木鐸?  天不生仲尼 萬古如長夜

孔子乃聖之時者 集眾聖之大成  眾聖者 伯夷也 伊尹也 柳下惠也

孟子曰:伯夷 目不視惡色 耳不聽惡聲 非其君不事 非其民不使 治則進 亂則退 橫政之所出 橫民之所止 不忍居也 思與鄉人處 如以朝衣朝冠 坐於塗炭也 當紂之時 居北海之濱 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聞伯夷之風者 頑夫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 何使非民 治亦進 亂亦進 曰:天之生斯民也  使先知覺後知 使先覺覺後 予  天民之先覺者也 予將以此道覺此  民也 思天下之民 匹夫匹婦 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 若己推而內之溝中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公孫丑曰:伯夷伊尹何如 曰: 「不同道 非其君不事 非其民不使  治則進 亂則退 伯夷也 何事非君 何使非民 治亦進 亂亦進  伊尹也 可以仕則仕 可以止則止  可以久則久 可以速則速 孔子也  皆古聖人也 吾未能有行焉 乃所願 則學孔子也」「伯夷伊尹於孔子 若是班乎」曰:否 自有生民以來 未有孔子也 曰:然則同與曰:有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 皆能以朝諸侯 有天下 行一不義  殺一不辜 而得天下 皆不為也是則同 曰:敢問其所以異 曰:宰我 子貢 有若 智足以知聖人  汙不至阿其所好 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 賢於堯舜遠矣 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其政 聞其樂而知其德  由百世之後 等百世之王 莫之能違也 自生民以來 未有夫子也  有若曰:豈惟民哉 麒麟之於走獸  鳳凰之於飛鳥 太山之於邱郅(蝶)河海之於行潦(老) 類也 聖人之於民  亦類也 出於其類 拔於其萃 自生民以來 未有盛於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 聖之清者也 伊尹聖之任者也 柳下惠 聖之和者也  孔子 聖之時者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 金聲而玉振之也 金聲也者 始條理也 玉振之也者 終條理也 始條理者 智之事也 終條理者 聖之事也 智 譬則巧也 聖 譬則力也 由射於百步之外也 其至 爾力也 其中 非爾力也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 武王伐紂有諸 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 謂之賊 賊義者 謂之殘 殘賊之人 謂之一夫 聞誅一夫紂矣 未聞弒君也

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愧)始製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時熟.然後賞之以樂.

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 有諸 孟子曰: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 曰:天與之 天與之者 諄諄然命之乎 曰:否 天不言 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與事示之者 如之何 曰:天子能薦人於天 不能使天與之天下諸候能薦人於天子 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 大夫能薦人於諸侯 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 昔者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 暴之於民 而民受之故曰 天不言 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問薦之於天 而天受之 暴之於民 而民受之 如何曰:使之主祭 而百神享之 是天受之 使之主事而事治 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與之 人與之 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舜相堯二十有八載 非人之所能為也 天也 堯崩 三年之喪畢 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 天下諸侯朝覲者 不之堯之子而之舜 訟獄者 不之堯之子而之舜 謳歌者 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 故曰:天也 夫然後之中國 踐天子位 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 是篡也 非天與也 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 此之謂也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居上-處在社會上層地位者,如老闆,上司,主管,父母輩、兄姊輩,叔伯輩。佛堂內的前人點師,壇主,

寬-寬宏大量 如太虛遠大 

諺曰:海闊從魚躍 天空任鳥飛 非大丈夫 不能有此度量也

李鐵拐仙翁:夫寬宏度量 心廣怡怡 不較不逆 順中道自然 來之不妬 去不之嫉 遠之如是 邇之亦如是 心地坦蕩蕩 量大且忍 人心地也

人不寬之原因-脾氣 少氣 計較 自我 妬忌 

居上不寬會如何?

責罵  毒打  酷刑 炒魷 制裁 孤立

以下是居上不寬 在下為禮不敬之例子 (亂,天性不光明磊落)

齊景公時代,曾有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三位功臣,他們皆能文善武,但是對人蠻橫無理,甚至對齊景公也十分不客氣與無禮,因此,齊景公擔心這三位臣子有謀反之意,便找宰相晏嬰商量,如何剷除這三位臣子,晏嬰想出了餽贈桃子的方法,將桃子餽贈給三位臣子中,其中最有功勞之人;三位臣子分別道出自己之對國家之功勞後,齊景公便將二個桃子賜予功勞最大的古冶子,沒能獲得桃子的臣子公孫捷及田開疆,自覺當眾受辱,於是一怒之下,自刎身亡,至於得到齊景公賞賜桃子的古冶子,見同僚之輕生,覺得是因自己而起,若自己苟存於世,實在不仁不義,於是隨即亦自刎身亡,齊景公的三位眼中釘,就因為二個桃子,而被除得一乾二淨了。
(齊景公待下不寬,失德,臣子失禮失敬,招禍)

一位寬容待下的人會怎樣?

孔子曰:寬則得衆。

東漢時,陝西省有一位姓劉名寬的君子,為人溫和仁厚,從不對人疾言厲色,待人非常寬恕。縱然遇到屈辱或毀謗,劉寬亦不會發脾氣,有一次,劉寬駕著牛車出門辦事,途中有人寃枉劉寬偷了他的牛,更強行將牛拖走,劉寬一點也沒有生氣,只是溫和的說,如果您沒有認錯這牛,就牽回去吧,若日後您發覺這牛不是您的,請您將牛還給我,我叫劉寬,住在後面那條村,後來這人真的發覺拿錯劉寬的牛,將牛歸還劉寬,叩頭道歉,劉寬不但沒有怪責這人,還安慰他說,世間很多事物都很相似,一時看錯,總會有的,辛苦您將牛拖來給我.

後來劉寬在河南省擔任太守之職,仍以寬宏大量來治理,若下屬有過,他絕不用鞭笞重刑,只用蒲草做的鞭,輕輕責打他們,犯過的人被劉寬的寬宏大量所感動,知道羞恥,再不敢犯事,最後連蒲鞭也很少用了;所以劉寬的度量寬大,德風感化了很多人.

處在上位時,尤其要謙下,傲視他人,寬宏大量 胸懷若谷,嚴以律己,以待人,可容天地萬物,可納百川大海。

如何能寬以待人?存平等心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自己都有過 


為禮不敬

禮節是用來敬重人的,如果缺少恭敬的心,禮節就流於外表的形式。例如行「鞠躬禮」是要彎腰的,但是現在的人,常常只點個頭,豈不變成「鞠項禮」,失於驕惰,敷衍了事。

為禮不敬的後果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美國黑人長跑好手馬修斯,奪得男子400米金牌,領獎期間,當國旗升起和奏國歌的時候,與身邊的銀牌得主哥納德交頭接耳,被指對國旗不敬,於是被國際奧委會下令禁止再參加奧運比賽。從此,這兩名運動員就這樣被結束他們的運動員生涯。

所以說,當一個場合是講求尊嚴時,千萬別表現得太輕鬆、太隨便,否則自己要負上嚴重的後果。

首相白高敦在競選拉票期間,走訪一名老婦,對老婦笑容滿面,噓寒問暖,表現極度親切,離開老婦後坐上自己的坐駕,便出言侮辱剛才個老婦,怎料,掛在衣服上的無線咪並沒有拆走,亦沒有關閉擴音器,於是白高敦罵老婦的說話,被車外邊的人全部收聽得清清楚楚,之後,這段說話錄音,在各大電視台電台全部播放出來。白高敦一聽到,即刻趕快登門拜訪老婦,親自向老婦道歉,但是大錯經已鑄成。政客表面和善微笑,掉轉背便換另一副模樣,實乃為禮不敬之虛假行為,

當年美國列根總統,去參觀一間電台,在試咪的時候說:現在我以總統的身分宣布,即刻對蘇聯展開全面的轟炸。他忘記了,原來那個電台錄音室的技術員,沒有將咪關掉,結果那段試咪的說話,即時實地對外播出,幾乎引起外交風波。

o司機被解僱例

有禮的好處? 可以走遍天下

敬的含義?

 

臨喪不哀

父母去世,孝子居喪期間,內心哀戚不已,正是為人子女真情的流露。另外,到喪家弔唁,也要有同情心,不許有笑容。

(孝經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 哭不偯(綺) 禮無容 言不文 服美不安 聞樂(鱷)不樂 食旨不甘 此哀戚之情也 三日而食 教民無以死傷生 毀不滅性 此聖人之政也 喪(桑)不過三年 示民有終也 為(胃)之棺槨衣衾而舉之 陳其簠(苦)簋(鬼) 而哀戚之 擗(僻)踊(湧)哭泣 哀以送之 卜其宅兆 而安措(燥)之 為(胃)之宗廟 以鬼享之 春秋祭祀 以時思之 生事愛敬  死事哀戚 生民之本盡矣 死生之義盡矣 孝子之事親終矣

居上能「寬」、為禮尚「敬」、臨喪主「哀」,是仁的本質。今日,我們學仁學君子,莫忘了用這三條自我省察!

 

boktakhongkong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