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逆隨緣


有一日 
塞翁發覺唔見左隻馬 周圍搵都搵唔到 塞翁唯有坦然接受 不但沒有發脾氣 亦無怪罪於唔小心而導致失左隻馬既人 亦唔會內心埋怨炆掙 訓唔著 佢心境好平常 後來塞翁之失馬 自己走番返黎 重帶多左隻馬返黎 馬失而復得 重多左一隻 塞翁亦是平常心面對 亦沒有存僥倖的心 後來佢個仔騎馬 唔小心跌斷左隻腳 塞翁亦不會心慌意亂 亦無怪罪於隻馬 亦冇怪個仔唔小心 只係冷靜去找醫生 幫個仔醫理 後來國家徵兵 要徵召一些年青力壯的人去當兵 好多人都唔想個仔當兵 因為九死一生 但係塞翁個仔 因為斷左隻腳 可以免役 塞翁知道呢個好消息 當然覺得欣慰 但亦是以平常心面對 總之 一切得失禍福 順境逆境的來臨 塞翁真係能夠做到 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絲毫困擾唔到佢個心 換句話說 塞翁真是能夠做到順逆隨緣 

順-順境 順心 順利 順心之事 順耳之言 順眼之人 亦即幸福

逆-逆境 挫折 困難 失業 逆心 想個樣 唔得個樣 逆意 橫逆 逆耳 貧窮 疾病 亦即失意潦倒

隨緣-安守本份 沒有患得患失

順逆隨緣-即是依隨任何好壞順逆之境緣 都能安守本份 安然接受 冷靜面對 不生喜惡之心 不起非份之想 不落貪嗔之念 不有埋怨之心

 

順境來臨時 固然很開心 但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 順逆之境緣 不斷在人身邊穿插 順完又逆 逆完又順 沒有修養功夫的人 往往被一切順逆境緣 攪到個心上上落落 世人很多在順逆境中 不能安守本位 甚至失了自己的德性


 

世人在順境時 容易得意忘形 迷失心性 驕心放逸 又或者侈奢浪費 忘失儉德 段老前人洗手 只是用一絲的水 用電用火 亦非常節儉 對於食物 更不會浪費 時下一些家庭主婦 買一斤菜 摘回半斤都冇 其他就棄掉 用水 開猛水喉 用電 不思節約 我交得起費用 後學見過 在大陸一間飯店內 有兩圍檯 埋單走人時 檯面仍擺滿十幾碟 幾乎冇食過的送菜 這些人 就在順境中窮奢極侈 很多青少年 一生太順境 不知世間艱難 用手電超時幾千分 買鞋要名牌 一二千元一對 不理父母經濟 只求滿足自己之虛榮 動不動出街吃飯 不思父母賺錢艱難 不會為父母省錢 亦唔識得為自己儲錢 因自小太順境 要個樣得個樣 故在順境中 養成驕侈之習慣 股票升 多了很多暴發戶 賺了很多錢 有些人就好大口氣 所謂飽暖思淫慾 魚翅撈飯 酒色財氣 縱情享受

所謂順境 即是順哂我地個心 我地人遇到什麼會覺得順心呢 九優天才女狀元 十四歲 重話將來要做醫生 父母順唔順心 哽係順啦 笑到合唔到口添 幾光榮 幾安慰 後學都為佢地好高興開心 

 

相反 世人在逆境時 不能隨緣 則會心生埋怨 起嗔心 八號風球那天有一個婦人 同一個大約4歲大的仔 係度等巴士 兒子企的位置 被雨水淋到 婦人便破口大罵 叫你企番埋黎呀 淋病左 唔使錢睇醫生呀 睇醫生唔使錢呀 跟住等巴士等左半個鐘 亦不停聽到呢個婦人鬧仔的聲音 點解呢 後學覺得 呢個小朋友 每個動作 都好逆呢個婦人的心 所以佢好激氣 很多人 遇到逆境 容易氣餒 失去鬥志 垂頭喪氣 又或者灰心喪志 情緒低落 有的人在逆境中 收埋自己 失望憂懼 悲觀自棄 對現實很不滿 但又不思進取 更甚既 是遷怒他人 發窮惡 或挺而走險 又或者貧窮起盜心 又或者失業自殺 失戀自殺 為了一句不順耳之說話 去斬人 亦有人為了被人解僱 放火去燒死人 又或者為左一些小事 親人反目 朋友成仇 等等 彼彼皆是 有些人 問人借錢 借唔到 於是遷怒於人 覺得自己借錢是大哂 開口問到您 您就應該要借 唔借就係您的錯 我有權怪責您 有一個A君 借朋友屋企放幾箱物品 一放放左幾個月 後來朋友叫A君取回物品 原因家中地方太迫 又受到家人埋怨 A君很不高興 很不滿意個朋友要佢取回物品 周圍講個朋友 話佢好唔應該唔俾佢放物品 阻得佢幾多地方呀 所以做人很難 世人感恩的少 一般人只站在自己立場睇野 稍有逆意 便會恩將仇報   

所謂逆境 即是逆到我心意的境 自己內心有理想 但達不到 又或自己內心的意思 但別人不明 便會發怒 本來境緣 無所謂順逆 只是呢個境緣與我有關 代入我中 不合我意 不合我心 對我有不利既 因而有所謂逆境 其實 所謂逆與不逆 要睇我們是否代入個境之中 如果能夠抱持住一個超然物外的心 那麼境是境 我是我 任境緣跟著因緣去變化 而我只是一旁觀者 冷眼旁觀 睇住呢場戲 就可以悟出很多道理 亦生出很多體味 咁樣 則無所謂順與逆 人生的際遇 往往是複雜 不可預料的 境緣亦是變化莫測的 所以人生 也必定係順中有逆 逆中有順 順與逆 相互交替 歸根究底 順與逆 都是人心的偏向 

 

師尊慈悲:順水涓 逆水涓 順逆皆在爾心偏 道心幾時存

師尊慈悲 順與逆 都是人心的偏向 水本無所謂順流與逆流 但人順著水勢而去 就覺水是順的 心自然都順 若逆水而行 則說水是逆的 心就覺得不順 所以順水逆水 都係人站在自己位置去斷定 因而計較分別若能時存道心 則無所謂順或逆 亦唔會生出種種分別計較相 

人若果在順境中 更要求進步 要謙虛 要涵容 要感恩 更要培德 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否則 人很容易迷失在順境之中 而順境亦很容易在我地身旁溜走

 

天心是慈憫的 佛法是慈悲的 絕不會讓世人 因為修道而進入苦境裡面的道理 有些逆境 很多時是因為人為之差錯 不慎而招來的 所以修道人 如何在逆境中 排除萬難 貫徹自己修行的路呢 我地就要知道逆境對人之成就

 

逆境消孽障 在逆境中能默默忍受 可以消自己的孽障 所謂受一分苦 了一分孽 苦盡便會甘來 逆境的降臨 主要決定在自己的因果命運 而呢的因果有前世因 也有今世因 有一位坤道 無論如何努力修道 但十多年來 總有很多不遂意的事發生 令到自己不得安寧 點解呢 因為未求道前曾經墮過胎 所以 因緣際會 因果成熟時 就成為我地的命運 成為我地的逆境 所以逆境來臨 只要安然接受 繼續努力行功培德 終有一天 因果了盡 逆境受盡 孽障可漸漸消減 以至於無 


逆境煉心性
 在逆境中 可以鍛煉心性 例如追巴士 走到氣咳 爭幾步追到 點知架巴士開走 好激氣 於是嬲到踢架車幾腳 冇哂修養 好醜提醒自己 記住 下次追巴士時 話俾自己聽 修心性要緊 首先預左 若果追唔到架巴士 都一樣咁歡喜 咁就可以煉到心性 活佛恩師:順而能不喜 逆事不煩添 即係話遇到順心的事 內心要淡然處之 相反 若遇到逆心之事 逆境來臨 亦不起煩惱之念 有一位仁兄 自少遭遇平平 無大逆境 後來幫一對夫婦打工 時常俾佢地無理呼渴責罵 於是趁機借境煉心 有一次 呢位仁兄有兩聲咳 老闆就叫佢放假休息 唔係關懷佢 而係公司冇勿野做 叫佢放假 重要扣人工 所以講到君仁臣忠 君仁就冇呢對夫婦老闆份 後來仁兄轉左工 新老闆亦有脾氣 但經過舊老闆的磨煉 相比之下 呢個新老闆的脾氣 就濕濕碎啦 所以逆境可以煉到我地既心性


逆境可成德 在逆境中能煆煉我地的忍耐 沉住氣 使我地反省 漸漸就可以成就自己的德行 孔夫子和眾弟子 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絕糧七日,師徒都餓到手軟腳軟 隨時都會有喪命的可能。但孔夫子仍琴歌作樂 但孔子知道眾弟子對道的信心 已開始動搖,於是首先考問子路說:【 詩經】裡說:『我們不是野牛 也不是猛虎,點解會流落在渺無人煙的荒野呢?』,是不是我的道有問題,否則 點解會遇到咁既逆境呢?」子路聽到老師咁問 便說:「我聽說 有才德的君子 是不會遇到如此的逆境,是不是老師你不夠聰明睿智 所以天下的國君都唔相信我們?老師你曾經講過 人做好事 必得到上天的福佑;做壞事 必定被上天降災懲罰,老師您心懷仁義 點解會落到咁既地步呢  孔子說 讓我解釋俾你知。若仁德的人 一定會被信任 伯夷叔齊就不會餓死在首陽山了;若智者一定會被重用 比干就不會被紂王剖心了;若盡忠的人一定有好結果 關龍就不會被夏桀誅死了;若忠心勸諫的人 一定會被接納 伍子胥也就不會被吳王賜死了。碰唔碰到有道的明君,這全是命運,非人力所能改變:但要成為賢人 或者要成為小人,就完全可以操縱在自己手中。  孔子繼續說:芝蘭生係幽谷,不會因為無人 而不散發芳香 一個真心修道立德的君子,亦絕唔會因為境遇的困厄 而改變道德操守。所以說,從沒遭遇憂患的人,是不會有高遠的心志;安樂過日子的人,亦難有廣闊胸懷 去了解世間疾苦。所以 短暫的憂患與逆境 是福是禍,有智慧的人就明白 孔子又叫子貢過黎,問他同一個問題,【詩經】裡說:『我們不是野牛 也不是猛虎,點解會流落在渺無人煙的荒野呢?』,是不是我的道有問題,否則 點解會遇到咁既逆境呢?」子貢說:「老師您講的道理太高太大了,所以整個天下都接受唔到?老師 是不是應該要委屈自己,將個道降低些 來迎合一下世人呢?」  孔子說:「一個好農夫,未必一定有好的收成:一個精巧的工匠 作品未必盡合人意。修道立德的君子 也是一樣,他只能專心的修道學道,而不應計較人家接唔接納佢。子貢啊!你不認真去真修實煉,反而想將道降低 去迎合眾人,你的志氣真是不夠啊!」跟住 孔子又叫顏回過來,也問佢同樣的問題,顏回說:「老師的道 實在太偉大了,天下人 雖然大部份還接受不到您行的道,但老師依然不改其志,現今世上 沒人能夠重用老師去行道治國,可惜的 只是那些身為人主的國君,正因為世人無法接納夫子之道,更顯出夫子的道 是何等的偉大 所以 在陳蔡絕糧之逆境中 已奠定各弟子修行之德行 智慧及果位

逆境可增智 人遇到逆境 阻力 想辦法解決 所以逆境可以增長智慧 從逆境中 使我地明白到 人生好像一場戲 每人的劇情 都是有血有淚 有悲有喜 有順亦有逆 只要在逆境中 努力演好這場戲 盡好人生的意義 在逆境中明白到 人生是一場戲 一切的人 事 物 都是暫時的聚合 都是不實在的 是虛幻的 是隨著因緣 時常變更的 戲上了場 跟住又落場 戲中又有戲 生滅的圓圈 轉個不停 快樂不會長久 痛苦一樣 不會永久不變 只要不把逆境與痛苦 刻在心上 時空一轉 逆境也隨著時空 逍逝得無影無蹤 所以在逆境中 可以增長我地的智慧 使我地可以從多方面去觀看事情

 

逆境可造強 逆境可以使人堅強 使人發奮 有一位叫做亞標的年青人 佢只有中學學歷 並無一技之長 後來有間公司 請他做送貨員 有一日 亞標將一車書送去某大學七樓辦公室 好辛苦將書抬到升降機口 守衛員不准佢搭電梯 佢話這部電梯是教授和老師專用的 其他人一律不准搭 一定要行樓梯 亞標話我又唔係學生 我只是來送書 但守衛員一於無情講 唔可以就係唔可以 您又唔係教授 又唔係教師 唔准搭 亞標同守衛員嘈左好耐 都唔俾佢搭 亞標好嬲 因為的書咁重 如果行樓梯 要行20幾次 實行累死 於是亞標將書放係大堂角落 就掉頭走返公司 亞標向老闆細述送書情況 老闆亦好體諒佢 但亞標最後向老闆辭工唔做 亞標含住包眼淚 去書店買左一些高中教材的書 努力自修 閉門苦讀 每日苦讀14小時 準備考入大學 自創前程 以後不使俾人睇唔起 當亞標有時偷懶 就想起當日送書 被人羞辱歧視 不准搭電梯的情景 亞標即時提起精神 加倍努力 最後佢終於考入大學 選讀醫科 後來 成功做左醫生 亞標靜心回想 若非當日守衛員之無理對待及羞辱 自己就唔會發奮向上 今日的命運 就唔係現在咁 所以當年自己好痛恨的人 其實係自己的恩人 所以黃金煉以烈火 勇者試以不幸 暴風雨中 可煆煉出出色的海員 所以逆境 可以使人堅強

 

逆境可明道 道境可以使人明道 辦道人 必須要有犧牲之精神 勇猛之意志 寬宏之肚量 斬荊披棘的精神 才能度過難關 荒山野外 充滿毒蟲獸 要開闢出一條山路 大則犧牲人命 小則傷痕滿身 經過左種種魔難逆境 才能開拓一條光明大道 一部西遊記 可以看出 唐三藏往西天取經 歷經好多艱辛 好不容易 歷盡生死 才能取經回歸 為何上天對一心為道 積極弘揚佛法的人 如此虐待呢 非也 乃欲藉此魔難 以考驗唐三藏的道心道志也 以栽境佢明道 所以 要弘道救世 上天必加以成全 但亦必藉逆境與魔考 試驗一番 所以在修道辦道期間 有人阻之 毀之 謗之 無非助我地明道 甜頭之後 再嚐苦頭 順境之中 又考以逆境 以磨煉我們的心志 以試驗我們能否忍辱負重 持身以正 能否不為外緣所動 遭逢逆境而廢棄道業 現今三期末劫 人心不古 道場多爭 修辦之人不能平息紛爭 甚而同行相怨 興風作浪 互相猜忌 此已墮入魔障之中 但只要持之以正念 修之以正行 辦之以正道 做之以正事 則毀謗止於智者 古人云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古人修道 有不辯自白之格言 修道者 不可談人是非 以免傷陰德也 修道人 為了明道立德 須歷盡風雨侵襲 一者考驗自己 二者反省自己 所謂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不可以一時疏忽 掉以輕心 所謂魔考逆境 其實是上天助我地明道也

 

身逢逆境 有以上咁多好處 逆境亦可俾自己 多些親身體味 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 更成長 更成熟 更諒解別人 更能體味眾生之苦 更懂得去關懷別人 所以在逆境中要感恩 王善人:天賜福予人 是逆著來的 一點也不錯 所以 當我們遇到逆境時 未必不好好事 逆境可能是俾我地一個轉機 只要多一點耐心 給自己多一點時間 未嘗不會否極泰來 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 又所謂天無絕人之路 所以在逆境中要多感恩

況且仙佛有云 佛云:順行成鬼 逆行成仙 若事事順利 處處順心 生在幸福中 未必能修道 稍有拂逆 即退道心 又或諸事順利 無有拂逆則易墮落 有一辦道人 辦道有成 人才鼎盛 上天考以財色氣 都過不到關 還自以為上天眷顧佢 所以順境使中迷惑 失去理智 所以順行成鬼 相反多磨多難 多考驗 則磨去習性氣稟 如邱長春 大餓七十二 小餓無數 最後成就天仙狀元 故逆行成仙

 

每個人的人生路程 順多逆少 抑或順少逆多 乃依各人自做之因果 而有順與逆的因緣 所謂有因必有果 有果必有因 境緣的順逆 亦決定於每一個人的性格 處世的態度 應事的方法 待人接物的態度 再加上每人前生所作不同的孽 而決定每個人自己一生順逆的因素 

 
若身在順境時 要多行善積德 多行布施 謙虛成德 收歛收藏 趁住順境時 兼善天下 助道成全 拯挽天下蒼生 順境時 以財助道 代天宣化 多行功 廣立德 世人在順境中 往往感覺很快樂 大多是苦中作樂 稱為快樂或痛快 所謂痛快 即結果是痛的 但仙佛之樂 是樂中帶樂 稱為極樂 天樂 因世人之樂 帶有私慾存在 此中已埋下痛苦種子 其樂很快消失 故稱快樂 又言為痛快 仙佛之樂 不存絲毫慾念 是一種大自然之樂 無所求 無所貪 順也好 逆也好 得而不喜 失而不憂 既無得失 則無生滅 無所謂順境 亦無所謂逆境 這才是真常之樂 

 

身在逆境時 應默然接受 逆來順受 上不怨天 下不尤人

活佛師尊教導我們 在逆境中 要學習玩味 即細玩其味 因為天下事事物物 各有形跡 亦各有佢地的精神 不過精神有隱現大小之分 粗心大意的人 便不能領略其中奧妙 試睇下 山中一草一木 一山一石 皆具有佢地特別的精神 精神者 即形而上者也 即物質形象之上 粗心的人 見形而不見神 所以見不到妙處 妙者 反以為不妙 如果細心的學道者 對世界的一舉一動 一事一物 處處於事物的精神處領略之 世人以為奇者 我每見為平平 世人以為常者 我每見為特異 故每日起來 每日有每日之興趣 如此則不知不覺 往往真能領略到 妙中之更妙處 我們如果能夠於任何事物處 細心體會 則容易得到其中三昧了 譬如有件不如意之事 逆心之事 不要先覺其不如意處 乃要先玩味 呢件事 點解不如意呢 如人口含黃連 不要先嚐其苦 乃要玩味它 體味甚麼叫做苦 如此則只顧玩味 而忘記黃連之苦矣 一切事情 皆是如此 如腿麻木 不要先覺麻 而須領略其麻的滋味 則有時反嫌其不麻矣 萬物都由天機活潑中生長 活潑方能有妙 妙方有生發 若只固執不通 則難觀其妙 故凡夫遇逆境時 不懂細玩其味 只知怨天尤人 故凡夫被境滯 聖賢則能轉境 有兩說話 破船總覺風不順 破車多怨路不平 即是話 船有破損 行得不暢 只怪風不順 汽車破舊了 行得不快 心只怪是馬路不平 所以凡夫每遇逆境 多生怨恨 多推過於人 但當凡夫忠心到極處時 總覺天下事皆為己任 當寬恕心到了極處 見天下之人 皆無罪過 即是心不同 境也不同 在失意中往往發現到一些妙理 是一班人都不覺的 故孟子曰 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若知增益不能的好處 反恨遇不到動心忍性之事 以增長自己之能力 佛法中 往往將怨敵當恩人 如果遇唔人求你施捨 何以能成全我之布施 不遇人欺凌 焉能成我之忍辱 所謂境由心造 轉識可成智 就是這個玩味的道理 人若不飲食 焉能知道酸甜苦辣之味道 若有人遇到極大之困境艱難 令人非常感動 大家就會話 真係可歌可泣呀 既可歌矣 何又可泣 既云可泣 何又可歌 可見歌可泣 是一非二 即是悲與喜 順與逆 亦是一非二 以此曠視天下事 無非湊成一種法相 無愛無憎 其心自空 但何憐的眾生 不識空性 如能識之 則同體之慈 無緣之悲 於此萌牙矣 所以逆境時要玩味

 

要反省忏悔

有一個人 打爛左個玻璃樽 彭聲一嚮 玻璃四散 此人破口大罵 罵人唔將個樽放好 世人愚迷 貪嗔痴妄 當遇逆心之事 不知反省檢討 將罪過推於別人之身上 形成世上怨氣沖天 化成戾氣 失去和諧 失去和祥之氣 修道無他 曰真與妄兩個字 所謂 惑於妄者遺其真 返乎真者不逐妄 故曰忙忙聲色 速宜務本返真 短短光陰 休惑塵華墮妄 真與妄如何分別 若心念由繁而歸簡者 即為返真 如果心念由簡而趨繁者 即為墮妄 心念愈簡愈真 簡而至於一 則‘真’達到矣 心念愈繁愈妄 繁至於十百千萬 億兆京垓 則愈妄愈多逆境 而欲返真 難矣 現今人之用物 繁於古人 故今人之心 狂妄於古人 煩惱亦多於古人 其實三皈五戒 八萬四千佛法 無非要修到一個目標 就是心念要去繁從簡 如果能一心向道 不斷反省忏悔 把一切事物由繁而歸簡 簡而又簡 以至於一 即真出矣 妄者無他 總言之曰 六塵而已 六塵即眼耳鼻舌身意 由眼耳鼻舌身意六賊所生 眼觀色 耳聽聲 鼻聞香 舌嚐味 身觸物 意染法 法即心意之所思 名為意識 一塵之中 包有無數之妄 六塵一入 萬妄俱來 最要緊者 就是法塵 前五塵雖能惑人 然其力道尚微 至於法塵 只要有前五塵之處 即有法塵 法塵於意中無法擺脫 擺脫之心 仍是法塵 必須徹底反省忏悔 使無始之夙業全消 則心中之蒙蔽自亮 心性一日比一日光亮 則法塵自然日淡矣 法塵日淡 則無所謂順與逆 得與失 苟不如斯 再無別法 法塵稍淡 則色聲香味觸之前五塵 不淡而自淡矣 法塵為心意所生 人對眼耳鼻舌身意之感觸 立刻傳到心中 即意根 所以有言 心為人之中樞 無物不知 無物不察 外界萬象 每日徘徊在心中 久之 心鏡污染 法塵生矣 人也就成為無明常發的凡夫了 因而在逆境中生出種種怨心 情緒 但若然六塵一淡 則歸真有路 日歸日近 則可返回無極 尋見慈母 常飲法乳 爾時成一赤子 混混沌沌 有何六塵之憂哉 性全其性 命全其命 心安於天 情依於母 豈不樂哉 所以 在逆境中能反省忏悔 洗擦心塵 則可闖出一個新天地

 

要行功培德 在逆境中 要廣行陰德 培己品德 不作非理事 不去非理地 不交非理人 不生非理念 所以在逆境中 要多看道書 多參經典 多研聖理 多到佛堂 多行功 多培德 親近善知識 多沾佛光 以養浩然正氣 多渡人 多宣化 三施並行 以消夙孽 以增長功德 以闖過逆境 以助己明理 


要忍耐求恩
 在逆境中 要忍耐求恩 不急不燥 段老前人在逆境中求存 矢志不移辦道之洪心壯志 雖在窮途中 仍堅毅不屈 每日叩泣皇中蓮下 懇求皇中慈悲加憫 誓要弘道救世 救渡眾生 所謂逆境何曾困志士 艱難到底助英雄 所以段前人在窮途中 無錢交租 被人迫遷 幸得上天垂憐 得到別組前人相助 才能勉強成立道場 艱苦經營 以了己愿 道德經: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逆境不會永遠跟隨住我地的 段老前人艱苦經營道場 十多二十年 屢經魔考 仍不變初心 故得到上天垂憫 渡得一些有佛緣根基 真心誠意之後學 齊上慈航 道務才漸見起色 經濟環境亦日見改善 所以身在逆境時 只要忍耐求恩 堅志守道 不變初心 真誠對天 真心渡眾 必能得上天加助 以渡過艱難困境  

 

要將逆境轉為順境

要改善自己 將不善之處修改

要改善處事待人態度 以禮以誠 有一次師尊臨壇 有一位弟子出來請示師尊 自己在修道中很不開心 因為自覺人緣欠佳 常生煩惱 師尊回答 你為人耿直 若能活潑些 親善些 自能結得好人緣 廣結道緣 我們修道 若能將歷世之後天氣稟習性 加以修改 變化氣質 將硬朗的性格 改為溫和些 又或將驕慢的心胸 改為謙卑低下些 將狹窄的心腸 改為寬大為懷 將吝嗇的心量 改為慈悲佈施 廣種福田 將自大性格 改為以人為先 將喜歡比較的心 改為祝福他人的心等等 則可減少為自己制做逆境的機會 更可將逆境轉為順境 最終 將我地三尖八角的心 改為圓融無礙 有一修行人說 我遇事時 容易動氣 心不能平 常發無明火 所以得不到上司的器重 做工做得很不開心 很激氣 覺得自己做野比人辛苦 好唔份氣 所以時常轉工 因為時常激氣 影嚮身體 健康又差 覺得自己條命唔好 好苦惱 在道場與同修相處 又唔係咁開心 修道修得好唔順暢 其實 發無明火 因為內心太多計較 動氣 因為不懂尊重別人 激氣 因為自己修養唔好 唔開心 係因為做事未盡力 所以 要改善命運 改善逆境 先要改善自修養和處事態度 應以忠心誠信 做好自己的責任 做好本份 盡己職責 少計較 少分別 與人和諧共處 則順境指日可待 所以話順逆皆由己所造 

 

學習水之柔順堅強 在逆境中 要不屈不撓 效法水之隨方就圓 活潑變通 無對待 無計較 無私心 無分別 無爭奪 處眾人之所惡 處高就低 隨方就圓 無固無必 無私的奉獻 無比的毅力與堅強 所以孟子曰 原泉混混 不捨晝夜 盈科而後進 放乎四海 水雖然最柔弱 但亦最堅強 若前路有大石阻擋 水會靜靜地繞過石頭 繼續向前奔流 所以 世上沒有東西可以難倒水 更沒有東西可以戰勝水 因為水若受火之煎熬 水會變成蒸氣 若遇極度寒冷 水會凝結成冰 所以水的活潑變通 水可以處於最低 亦可升至最高 其無我處 無人能及 所以道德經:天下柔弱 莫過乎水 而攻堅強者 莫之能勝 所以修行人 要效法水 遇難不退 千魔萬考 無改自己之德性 柔順中堅強

 

從以上所講 我地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 都要積極進取 勤力不懈 小心種因 更要處處感恩 行功積德 反省忏悔 遇逆境時忍耐求恩 為未來創出新的天地 所謂隨緣消舊孽 不再作新殃 凡事向好方面看 堅守自己所立過的愿 以百折不撓的精神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順境好修行 逆境亦一樣好修行 修行之成敗 不在境緣的順逆 乃在於能否把握當下 盡自己的心力 為眾生效命 燃亮自己心燈 照亮他人 所謂順逆隨緣 最重要就是 無論在順逆境緣中 永遠唔好退減一顆熱誠為道的雄心 在順逆境緣之中 要把持自己的道心 不要放逸 更不要氣餒 勇闖難關 咁樣 我地終於會享受到 從艱辛得來之美果 參加蟠桃大會 與皇中諸佛暢聚天倫

boktakhongkong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