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 (31) 

懺悔品第六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六祖慈悲 將無相懺悔 傳授給各弟子 使各弟子依此而行 可滅三世罪愆 三世即前世 今世及未來世 若各弟子行持此無相忏悔 可達致三業清淨的效果 三業即身口意三業 身業即是由身體所作之惡業 口業即是由說話所作之惡業 意業即是由念頭思想所產生的惡業 詩云 往昔所作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出 一切我今皆忏悔無相者 於相而離相 大智度論 諸法實相 是一切法無相 是無相中 不分別 是佛 是畜牲 是法相 是非法相 若分別 即見相取相 傳心法要云 學道人若學得知要訣 但莫於心上著一物 虛空與法身無異相 佛與眾生無異相 生死與涅槃無異相 煩惱與菩提無異相 離一切相即是佛 六祖 外離一切相 名為無相 眾生因執一切相 故生一切罪惡 罪惡之根源 皆因著相迷真 (例子 有一日 某君話 我現家冇左屋企 到處流浪 點解會唔呢 原來某君有個兒子 一向頗為孝順 對某君亦甚為關心 某君於是買了間屋 與兒子媳婦孫仔一齊住 總萛相安無事 一次 兒子說 家中要裝修 不如您到外面住住 裝修好才回家 於是某君便離開屋企 到外面住 一段時間後 致電兒子 但沒人聽電話 回到家中 發覺鎖匙開不到門 原來門鎖被人換了 按門鐘但沒人開門 致話電家中無人應 打兒子手提 沒人聽 完全聯絡不到兒子 後來才知道 兒子與媳婦 不想跟自己住 霸埋間屋自己一家人住 某君無可奈何 惟有到處流浪 某君說 我聽道聽左咁耐 聽左好多不孝子 不孝女 如何對父母不好 趕父母出街 厄父母錢 霸父母間屋 但估咁到 呢的事情 竟然會發生係自己身上 唉 所謂羔羊跪乳 烏鴉反哺 動物都尚且知孝 而人為萬物之靈 不但不知恩報德德   反而拋棄千辛萬苦養大自己的父母 如此禽獸不如的行為 原因都是有相 著相 執相 為了世間的塵境 做出了傷天害理 大逆不道大罪 所以 能離於相 則法體清淨 世人容易著相 迷失本性 生死輪轉 造罪無邊 自性沉淪 無有出頭之日 六祖慈悲 無相忏悔 即放下一切之執著 真誠忏悔 不著一切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剖出真心 徹底將一切罪過錯 盡量忏除 不留痕跡 不留一絲執著 使內心坦蕩無染 如此忏悔 自性便會清淨靈明 智慧湧現 三世之罪業 皆能清淨 活佛恩師 因感嘆世間迷子 執著世間假相 以至性天日埋 南北西東皆烽煙 何有樂土焉 屏山急煞瘋濟顛 為眾百計捐 道子道心隨境遷 捨責忘己愿 濟世仁德心泯滅 何日復性天 師尊感嘆 世界無有樂土 到處都是烽煙四起 人民顛沛流離 無可奈何 人命如草芥 有些國家 為了爭奪領土主權 暗伏戰爭 正如亞洲區 到處可以見到暴動騷亂 恐怖襲擊 暗殺 為了選舉 陰謀詭計 打擊對手 與禮運大同篇中所言的 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是背道而馳的 為何落到如斯地步 皆因世人失道無道 眼中只有名與利兩個字 因目標只為個人之名利得失 故而所作所為所想 皆是為了達到自己之目標 而不擇手段 致令世間無有樂土 父子相爭 兄弟閰牆 夫妻離異 朋友相欺 殺害生靈 造下無邊罪孽 活佛恩師不忍目睹此情此境 內心焦急萬分 憂慮如焚 為了眾生 想盡千方百計 希望渡挽眾生 破迷歸覺 但眼見一班弟子 道心隨境遷流 稍受考驗 便將救渡眾生的重責 輕輕放下 忘記自己所立過的救世弘愿 救渡眾生的仁德心 隨著外境因緣 而日漸泯滅 究竟到那一天 才能回復光明的自性呢 所以修道要修到尾 不可以不真心忏悔 不但要真心忏 還要無相忏悔 將自己的孽識種子 一一掃淨 不留痕跡 才能滅三世罪 得身口意三業清淨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弟子等 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 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弟子等 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六祖慈悲一班弟子說 善知識 各人跟隨我 一齊說 弟子等 從前念即過去了的心念 今念 即現在的心念 及後念 即未來的心念,念念都不要被愚迷薰染;從前曾經犯了的所有惡業愚迷等罪,現在全部懺悔,願從現今開始 將一切惡業愚迷的心念 即時消滅,永不重犯 亦不再起這些愚迷之心念。弟子等 從過去了的心念 現在的心念 及未來的心念,念念都不要被憍傲誑妄所薰染;從前曾經犯了的所有惡業憍傲誑妄等罪,現在全部懺悔,願從現今開始 將一切惡業憍傲誑妄的心念 即時消滅,永不重犯 亦不再起這些惡業憍傲誑妄之心念 弟子等 從過去了的心念 現在的心念 及未來的心念,念念都不要被惡業嫉妒所薰染;從前曾經犯了的所有惡業嫉妒等罪,現在全部懺悔,願從現今開始 將一切惡業嫉妒的心念 即時消滅,永不重犯 亦不再起這些惡業嫉妒之心念

六祖慈悲 在以上一段教誨中 剔出愚迷 憍誑 嫉妒三種惡業 勉勵眾弟子 每天誠心誦讀 真心忏悔 提自己永不再犯  

『善知識!以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衍;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

六祖慈悲 以上所講說的是無相忏悔 如何名為忏 如何名為悔呢 忏與悔 兩者是不同的 忏者 陳露先惡 真心知錯也 忏者 懇切承認以往所犯的錯過 愧疚從前所作一切惡業 真心承認自己以前所犯之罪衍 從前所有惡業 愚迷 憍誑 嫉妒等罪 全部由自心中 盡量挖掘罪惡之源 將自己之罪過錯的孽識種子 加以忏除 知錯認錯 發愿以後永不再犯 如此才算是忏 

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悔者 悔改未來 發愿以後不再重犯以前的罪過錯 從今以後 所有惡業 愚迷 憍誑 嫉妒等罪過 今天已經覺悟 從今以後 與種種罪惡永遠斷絕 不會重犯 能如此者 才可稱為悔 所以稱為忏悔 以下有首詩 講出真忏悔的意義 詩云:罪從心起將心忏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忏悔

六祖在此段中 重覆提出眾生之罪 在於惡業 愚迷 憍誑 嫉妒等罪

何謂惡業 即身中的三惡業 身口意 身有三惡 殺盜淫 口有四惡 兩舌 妄言 綺語 惡口 意有三惡 貪嗔痴 世人一切之罪惡根源 皆離不開三惡業 故任何之罪惡 皆由三惡業而起 世人之不孝父母 手足相殘 夫妻反目 桃色血案 詭計詐騙 戰爭人禍 任何瀰天大罪 都是因三惡業而至 世人墮落六道輪迴 生死流轉 地獄受刑 亦是因為犯了三惡業 眾生之苦報 如飢饉瘟疫 窮途潦倒 疾病纏身 一生坎坷 受人欺凌 諸事不順 兒女不孝 子孫不賢 遭遇橫禍 樣貌醜陋 蠢鈍白痴 四肢殘缺等等 總是因為作了三惡業的罪因 而招至之苦果苦報 所以吾等的恩師 天然古佛 在一次懺悔班中 降下了一篇聖訓 以啟悟各弟子 真誠在十惡業中 好好懺悔 痛改前非 重作新民 修道若離開反省忏悔 則無道可修 以下是師尊慈悲的一段訓文

天然古佛慈悲 

原子初降性純然 後被世俗塵污染 十善本有忘敦守 身口意業壞心田 忏悔痛忏殺盜淫 四惡亦是地獄根 貪嗔痴愛輪迴種 略述十惡警徒生 殺生食肉裹腹飽 貪圖口福昧仁心 禽畜走獸魚蝦鱉 三厭屠宰怨難伸 後天沾染成習慣 俗世人人皆種冤 大地眾生原一性 形體雖異理同源 災劫因果由此起 輪迴業報生死轉 世界戰亂悲慘烈 自作自受惹禍端 骨堆如山歷史證 病疾瘟疫苦相煎 良知止處良能現 持齋守戒慈悲念 偷盜貪婪失義心 喜佔方便捷足登 聰明巧用旁門走 動機為己害及人 幼小不教取有道 長大膽壯錢財吞 背信忘恩圖私利 聲名蒙羞損至親 物類用品皆有主 財帛福祿有前因勿可起念施計奪 假賬瞞騙難翻身 冒道引眾入邪途 誤人慧命罪更深 真修虔誠無貪著 光明磊落踏實行 邪淫只為慾望牽 稍一不慎動心田 不顧後果首惡種 消福惹禍罪業添 夫妻兒女如陌路 家庭破碎屢屢見 更甚非禮色妄動 陽世嚴懲入囚牢 人倫歪離胡亂作 打下陰山十八層 乾坤男女當慎獨 無血利刃傷德蔭 明訓早言身莫犯 安守本份素位前 發願持戒修正道 唯勤懺悔作新民 綺語說話不清淨 污濁言笑掛口邊 男女色相專談論 不顧廉恥失德儀 妄言大話一片片 聲聲假作七情面 撒謊欺騙瞞事實 哄人信任自招損 惡口謾罵傷人句 穢語粗言氣相沖 互相指責瘡疤揭 眼紅耳赤害真容 兩舌喜吐是非言 挑撥離間擴事端 無風偏偏起作浪 惹禍臨頭墜苦淵 貪心妄想無厭足 得一謀二愛逐慾 意猶未盡尋享樂 不擇手段求福祿 受賄賭博圖僥倖 家破親離債高築 奸商違法假貨出 害人斂財入地獄 嗔心無明火熾烈 殺傷最大瞋恚毒 觸動情緒不遂心 怒氣中燒難忍辱 一時憤懣無理智 毀盡功德障門開 後遺禍患久深遠 大錯皆因由衝動 痴心迷昧戀紅塵 妄想驅使十惡生 擾亂佛性良能蔽 真知矇病八魔侵 真假亂判愚誠效 著形著相著魔心 胡作非為輪迴受 誅惡先除此毒根 言此一段徒參透 有則忏悔無警惕 各自檢討平生事 錯罪痛改了冤欠

佛有三聚淨戒 誓斷一切惡 誓修一切善 誓度一切眾生 三聚淨戒 即制三毒 成無量善法聚 聚者 會也 無量善法 普會於心 故名三聚淨戒 菩薩於過去因中修行時 為對三毒發三誓願 誓斷一切惡 常持一切淨戒 以對治貪毒 誓修一切善 故常修定 以對治嗔毒 誓度一切眾生 故常修慧 以對治痴毒 由於常持如是戒定慧 三種淨法 故能超彼三毒 成一佛道也 

何謂愚迷 愚者 內心愚昧不明也 迷者迷失也 不悟也 如人入暗 迷失方向 愚迷者 有道不知求 求道後不知修道 不返佛堂學道 不肯放下口福 貪戀眾生肉 不肯向內自修 貪戀紅塵假境 妻恩子愛 追逐六慾 囿於七情 只知向外 觀人之長短 口頭三昧 制造是非 脾氣毛病不改 種種不良嗜好 貪戀不捨 立愿不了愿 虛渡光陰 一念之差 天淵之別 如此修士 則為愚迷 更有些修行人 貪形著像 不肯真修實煉 以至誤入歧途 天然古佛慈悲 青陽紅陽時已過 白陽應運在末年 天趕地催人禍起 災劫病毒將漫延 風雲變色無樂土 旁門左道妖魔現 修法煉功借道名 招攬群眾師自炫 微妙甚深不參悟 捨本逐末動靜研 術流若能超生恐 何須密付一指禪 古往先修誠感格 方得真師破迷團 所以 修行不在性理心法用功 而向外追逐形相之人 實為一大愚迷之人 

何謂憍誑 憍者自大也 誑者 誑妄也 目空一切也 驕誑自大 乃修行人之通病 所謂修道一年 佛在心田 修道兩年 佛在眼前 修道三年 佛在西天 初修之人 聽聽話話 誠誠敬敬 修道有年 自以為是 修道數年 自尊自大 所謂 滿招損 謙受益 五祖之弟子 為何追殺六祖 爭奪祖位 皆因修道有年 連老師的話 亦不要聽 才有此愚痴行為 內心謙遜的人 在佛堂行路 都會垂頭彎背 說話輕聲謙遜 誠誠敬敬 謹謹慎慎 若內心憍誑的人 行路挺胸昂首 說話大聲隨便 就算行到佛位辦事執禮 亦昂首闊步 態度輕率 內心謙卑的人 別人叫自己做事 多謝慈悲 內心憍誑的人 別人叫自己做佛事 態度不友善 不合作 不客氣 詩云 手執青央插野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稻 退步原來是向前   

何謂嫉妒 當別人比自己優勝的時候 內心不舒服 願人有失 毀人成功 敗人曲稼 願人有過 如此 就是嫉妒心生的表現 太上感應篇 見他富有 願他破散 見他榮貴 願他流貶 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等等 都是嫉妒心作崇 一個不嫉妒之人 才能真心為道 以天心辦道 不分人我 不落計較 世人喜歡比較 己是人非 己順人逆

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衍,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衍不滅,後過又生。前衍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有些人不明白 以為忏悔是循例式在月尾 向上天訴說自己的罪過錯 祈求上天慈悲赦罪 忏完之後 彌勒祖師便會赦罪 因祖師有赦罪之權 於是無罪一身輕 因所犯過的罪過錯 已得到上天的赦罪減免  但日後依然重犯 所以六祖慈悲 凡夫愚迷 只知忏去以前犯過的罪衍 但忏完之後 日後沒有悔改 依然故我 重犯罪過錯 忏而不改 以為從前所犯的罪衍 已在佛前跪忏 身中的罪 已得消滅 須知若不真誠改過 縱然忏至痛哭流涕 身中之罪 尚未可消滅 如往後仍不斷重犯錯過 前罪不滅 後過又生 又怎可稱得為忏悔呢 在世間 容易考落一班修行人的 就是財考 色考 氣考 有一位佛門主持 一生盡心為佛門 捨身出家 數十年勤修苦煉 有一日 女兒丈夫造訪 跪地叩求借金錢幾十萬 以做生意 發誓一定會還 然後向修行人猛叩頭 修行人甚為難做 親情所在 不能見死不救 但自己兩袖清風 毫無積畜 如何是好 於是動用佛家錢 暫為借用 與同門師兄弟講 取錢暫用救急 日後必定歸還 於是女婿取錢而去 再過一段時間 女兒親來求救 因生意失敗 又要數十萬元救急 若不相助 必死無別法 修行人心軟 難以推倘 因女兒一生 從未有向自己求助 而今有難相求 若不幫助 久缺人情味 亦違了親情 若要助 自己無錢 又要再動用佛門功德費 銀行中尚有數十萬元 可解厄困 於是不理佛門同修的勸告 堅持要動用公款 並大聲說 總之我會還錢 別人有危難 怎可以見死不救 於是便將幾十萬 再借給女兒 如此 這修行人便動用了佛門百多萬元 後來亦無法清還 一年後 女兒因身染疾病 跳樓自殺身亡    

 

修道最重要是忏悔 孔子曰 人孰無過 過而能改 善莫大焉 孟子日 君子之過也 如日月之蝕焉 過也 人皆見之 更也 人皆仰之 

 

天然古佛

一念真誠實意忏 悔過無犯萬業休 猛惺回頭勤奮發 毅志恭行依理修 前賢點傳與後學 齊跪叩求赦罪愆 天恩慈憫徒銘記 了愿恒誠貫徹行

 

聖哲曰﹕

有過不知,愚人也;知而不悔,庸人也;

悔而不改,廢人也;過而掩諱,小人也。

boktakhongkong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