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
八正道即是正見 正思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也
八種正確之修道法門
不落兩邊為正 兩邊者相對也 即是非好壞得失榮辱禍福等人在兩邊中鑽 難以行正道 越在兩邊計較之人 愈難跳出苦海
師尊慈悲:
世尊證道之後 大轉法輪 雖然佛法浩瀚 博大精深 但以八正道為最中肯易學之法 白陽弟子修參學道 亦不可不知此法門,
八正道即正見 正思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也
正見
正確之見解 眼視物為見 對人事物之看法亦為見 師尊:正見即正確地觀照事相 人相 我相 法相也 凡夫每以我識 六根 作為判斷一切事理的標準 於是隨相轉念 是為我見 尤其以自我為中心之見解立場 稱為我見故未能天性用事 對所見所聞產生執著 難以生出正見 如受人恩惠 應心存感恩 口要感謝對方 亦須知恩圖報 但若自己施恩於人 則不要有求受對方回報感謝自己 否則求不得時 生出很多煩惱無明 有位坤道 以良心待人 布施很多給家人朋友 但得不到好的回應 故內心很苦 因心中未有正見 故佛之正見云:菩薩應心無所住 而行布施 又云:布施要三輪體空 即內無布施的我 中無施出之物 外無受施之人 則細水長流 布施之心連綿不絕 在布施中不生煩惱 此為正見 六祖:不思善 不思惡 正與麼時 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故欲得正見 首先心中要存無見 心中若已有是非長短 難以有正見 故佛云:見無所見 是為正見 六祖:若於境上有念 念上便起邪見 一切塵勞妄想 從此而生 自性本無一法可得 若有所得 妄說禍福 即是塵勞邪見 又云:睹一切善惡境相 心不染著 是為正見 色字頭上一把刀 多少英雄喪其中 凡夫最難過是色關 最喪德敗行亦是色關 但有人在色慾關中 能看通透 因心存正見 有一在家修行人 出外工作 因忘記帶一些重要物件 中途折返家中 赫然看見妻子與另一乾道有越軌之行 妻子大驚 恐丈夫取菜刀斬他們 二人即跪地求饒 此修行人不但沒有怒氣 反將妻子與房屋田產送予此乾道 自己繼續修行 金剛經: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眾生因見起思 因思生惑 佛家所說之見思惑 因眾生執相不捨 不能事來應 事去靜 故妄念叢生 迷惑天性 造下罪孽 故能正見者 何懼不能見性 見性者 必能正見 三教聖佛之經典 乃見性者之正見 故能開啟眾生之迷 使眾生開佛之知見 示眾生佛之知見 令眾生悟佛之知見 帶領眾生入佛知見 如佛說::諸行無常 此乃正見 宇宙是運行不息的本體 因此整個宇宙的遷移流轉 永不停頓 日新月異 今日之空氣 已不同昨天之空氣 今日之八時 己不是昨天之八時 今日之我 己與昨天有分別 年齡增進了一天 白髮可能加添了少許 可知世上一切事物 都是時時刻刻在變動中 所以佛說:諸行無常 學佛之人 必先透澈無常之理 方能體悟人生 不再執迷世間欲樂 發心修行 借假修真 深知世上一切都是無常 無一可戀 有此正見 才可免除一切慾念煩惱 人生數十年 必定經歷許多事物的變遷 看過多少陰晴圓缺 見過幾許國家盛衰 人事的離合 如能早悟無常之理 則面對世間一切財物 環境 都會順受順行 得到不足喜 失去不足憂 亦不須強取強求 如此便樂得心境平和 無障無礙 何來煩惱 何來嗔怒 一切無礙我心 正所謂世事如棋局局新 變幻莫測 勝負難定 故無須斤斤計較得失輸嬴
諸法無我 我者相也 因我相而生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相者形跡也 執著形跡 心不虛空 滯而不化 名之為相 金剛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即非菩薩 六祖:有我罪即生 我相者 恃有財富 學問 地位 而輕慢他人 人相者 雖知仁義禮智信 因心高自負 有我無人 對別人不行恭敬 眾生相者 因執著於我 故好事歸己 惡事歸于人 嫉忌分別 壽者相者 貪著世間慾樂 愛惜己命 不顧他命 殺生食肉 以求長生 自私自利 皆因有四相之執 執著四相 因不明諸法無我 所謂四大本空 五蘊非有 人之成長 到最後亦四大分散 一坏黃土 芳草長埋此色身 一代梟雄秦始皇 擁有萬里河山 如今安在 亦有現今之歌影紅星張國榮 人靚聲好 亦難逃無常之手 到頭來 萬般帶不去 惟有業隨身 尚何有我在世間 人之愚迷 因不明諸法無我之正見 故為此色身假我 而常生爭奪仇怨之心 我相不除 易種惡業 易入歧途 而佛相空虛 無所留存 一塵不染 一切清淨 自性本空 萬事不留痕 因天地者 乃萬物之逆旅 明白此理 一切無所住於心 何有執相之迷 四相難除 我相更難捨 我相不去 則妄念頻生 故去四相 必先除人我之念 少生分別之心 處事泰然 如此 四相已空其半 其餘眾生壽者 因我相已除 自然空相 總之明白娑婆世界 一切皆假 連自己之色身 亦非真有 自己要保也保不住 故不要因我而害自性 一日A君與朋友B君在報攤買執紙 B君禮貌地對報販說了聲謝謝 但報販郤冷口冷面 沒發一言回應 AB君繼續前行 A君忍不住問B君說:這個報販態度真差 B君說:他每日都是這樣的 A君:那您為什麼還對他這樣有禮客氣呢 B君說:為什麼我要被他的表現來決定我的行為 B君非常有智慧 故面對態度差之人 他亦能自主 不受別人影嚮自己之修養 若B君是一個我相重之人 必定不能如此洒脫 他必定很介懷別人如何表現 如何態度言語對自已 如是則必生煩惱之心 必對報販背後怒罵 說不定已不幫襯這報販了 一個成熟的人 往往能懂得調校自己的心境 把握自己的快樂 不期待別人給予自己快樂 反而能將煩惱轉為快樂 更能將快樂和幸福 與人分享 此為有智慧 有正見 故明白諸法無我的人 才能身處不同之環境 亦能得到真快樂 相反不懂諸法無我之人 往往將自心之喜樂憂煩 交了給別人掌管 每人心中都有把快樂的鑰匙 在於自己能否有正見 師尊:修道人莫因修道而作離群之想 蓋大乘道者 乃悟出世心 行行世行也 故過正常生活 不怪力亂神 不違俗離常 在衣食住行育樂上 順天性之自然而行 孟子云:大樂莫無愧作 此乃正見 師尊:修行腳踏實地 心悟佛意 有過懺悔 有功不彰 一切量力而為 盡心而已 不可勉強而失自然 否則揠苗助長 造成身心傷害 要知大乘佛子 乃世世願行菩薩道 不疾不徐 無為而為 無求無執 此為正見 修行以自性為目標 離開自性 欲成佛成聖 縱使窮一生光陰 亦徒勞無功 故正見為修行學佛第一要門
正思
正確之思想 心念 意念 如何為之正思 以自性去想之念 以道心出發之念為正思 修道修心 心之重要 在於一念可到天堂 一念可落地獄 心念千變萬化 常易受外境影嚮 凡夫之心念 多被動而不能自主 時正時邪 時覺時迷 心猿意馬 故曰:人心惟危 故一向被人肯定之好丈夫 太太信任 兒女愛戴 至終亦保不到正直之人格 到大陸包二奶 至使家庭破散 妻兒痛恨 回頭亦不被接受 故天堂地獄一念間 正心篇云:住則心生 心有所住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 是為掛礙 則心不能清淨 因心被境所迷惑 迷時所生之念 皆為邪思 故心最好能於無事時無念 即使有念 能不住於念 就可還原為無念 所謂懸崖勒馬 故欲得正思 必於無論發生任何事情 切不可念念住於該境 或無論心生何念 不要將此念住在心內 即妄念來者自來 去者自去 空無所空 則心可回復清靜本體 此為正思 儆修篇: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 凡夫有七情六慾 實在不易做到不起念 如能有念即覺 覺念念即消 就可達至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覺者覺醒 邪念起時 對念頭想一想 種因必得果 想通想透 研究後果可怕 則不敢種惡因 明因識果 邪念自消 心自能覺 故覺乃止邪念之良方 意念是煩惱根源 易放難收 故孟子云:人有雞犬放 則知求之 有放心而不知求 哀哉 妄念之叢生 源於六根接觸六塵 感染而生念 加上業力之作崇 而生種種邪思 故意念是由六塵外誘而生 如不能控制 必起佔有之心 貪求不遂 便生惡心 後果則不堪設想 故佛家知意念之事關重大 故引渡眾生止念滅念轉念之法門 學道之人 首重修心念 故金剛經的誕生 是因須菩提一句發問 須菩提問世尊:修行人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佛回應是:應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住即住於真心 降伏即降伏其妄心 此妄心不外是三心四相 過去心 現在心 未來心 及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 能降伏心中妄念 止息妄心 達致一心不動 即能回復本來之性 有一迷人學道 以為只要信耶穌 耶穌便可為我們背負所有犯下之罪過錯 故一邊信主 一邊仍去做犯罪之勾當 亦有迷人信佛 以為做些拜忏法事 參加念經祈福法會 參加八關齋戒 可以得福延壽 消禍赦罪 故一邊信佛 一邊行為不檢 如此作為 尤如駝鳥 將頭埋於沙中 自欺欺人 靈性污染 良心有虧 何能成道 如此修行 亦不外六道輪迴之種子 只因心中邪思不去 故自欺之想法 實乃可憐之眾生 是故修行者 如不守八德 不行人道 不遵王法 不信因果 不依正道 侵凌道德 殺生害命 姦盜邪淫 越禮犯份 邪思妄念常生 皆非正道 須知思想不正 言行隨之不正 而使自己身陷罪惡 抱憾終身 不但名聲受損 靈性更因此蒙污 故舜帝云: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 師尊云:正思乃由天性之流露 道心用事 故修行人必於思想上 以道心調人心 以道心克慾心 是故聖人求心不求佛 凡人求佛不求心 心為一身之主 心是善惡之源 思想之正與邪 修道之上升與墜落 全操縱於自己手上 在於自己能否常存正思 思想上常執著人之錯 執著別人之脾氣毛病 執著別人之弱點 皆為邪思 何謂執著 即意念不捨 不能放下 充塞內心 對某人某事 不能原諒 心上計較 無明 煩惱 此為執著 為何執著是邪思 因此種執著 能使自性障蔽 使自己煩惱 忿怒 失修養 失德 執著好的一面 亦是邪思 因執著好的 便生貪求心 有好必有壞 故生比較心 有比較必有煩惱 故不落兩邊為正思 人能事來則應 事去則靜 事過不留痕 如雁過寒潭不留影 世事如水中月 鏡中花 人生如夢 夢醒一切皆空 何須執著 六塵緣影 一過即逝 順與逆 苦與樂 人事之紛擾 亦只不過是一時之感受 瞬即消失 一切皆空 又何須在思想上執著不捨 而使自己受傷害 受痛苦 時常易生無明 易發脾氣 易起情緒 不能開懷之人 只因在思想上不懂釋放自己 故明白正思之人 便知無念 無住之可貴 亦知轉念之重要 人在心念上不懂調較 只有常在苦海 做人不快樂 亦容易結惡緣 所謂苦樂隨心 萬法由心生 萬法由心滅 故顏子身處極度窮困中 內心亦不改其樂 是由於他明白正思之重要 故能成為一代祖師 亦因顏子內心能通達無礙 師尊:當執著別人錯時 學習仙佛二目守中 時時內觀反省 不可兩眼放天下 否則道不能成 徒兒在道場中 若有不快之感覺 定是念頭有差錯 當對周遭有不滿時 即須反躬想想 世事有好壞兩方面 何必偏往牛角尖內鑽 想通了 便沒有不滿 怨恨 內心便能釋放鬆 快樂逍遙
正語
正語者 正確表達以道德真理為依据之理論言說 五官除口外 各只有一功能 惟有口是兩功能 一方面吃東西 一方面又要說話 即提示我們少說話多做事 無益之言休開口 修行人要慎言 不正之言不可說 說出來要有益於人 無損於己德 能啟發人智慧之言 不妨多說 舌為禍福之門 傷害人較之刀鎗更甚 所謂舌上有龍泉 殺人不見血 又云:言語切勿刺入骨髓 戲謔切勿中人心病 說話如文章 句句要在心頭上打點過 故有德之人 不會對人說些單單打打之話語 更不會使人難堪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即處事要敏捷 但言語便不易出口 所以古者言之不出 恥躬之不逮也 即是做人要言行一致 講得出 不實賤 非君子之行 佛家戒四惡 即惡口 兩舌 綺語 妄言 能妙語如珠 口才流利 辯才無礙 須三世不打妄語才行 妄語太多 感召業報是不會說話或講話不清 渡人要以真理成全 不要說你求了道或設佛堂 病就會好 講一句慌言 須要再多講十句謊言來掩飾 常講大話 習慣成自然 相信無人願意成就栽培自己做一個大話精 閒來無事 東家長 西家短 是浪費時間又失口德的事 能隱惡揚善 是成就自己的德行 人有錯失 知錯即能改過 所犯之錯 已成陳蹟 若念念記掛別人之錯過 口常提及 不但對人之改過無益 更無助光明自己之天性 因不明世間無常之理 平時多說愛語之言 使人好受 並結善緣 別人必喜歡親近 若說話硬直 使人生氣 傷人自尊 只有結惡緣 說話客觀平和 溫和尊重 公正無偏 不造作 不虛偽 乃有修養之人 說話貴在真誠 若對人說:你不修 便會有災難 意外 斷手腳 此非愛語 及刻薄之言 恐赫之說話 辦道人切忌 清口不只是茹素 而是行正語 夫妻不和 不要勸人離婚 犯了口業 應以理緩解 若言語中增加夫妻間之怨恨 使之自殺或殺對方 亦間接犯了殺戒 修行人應遠離惡口粗俗之言 粗口更不應說 淫邪穢褻之語 更不應出口 一出口 德行亦從口中流失 稱讚別人 欣賞別人 是一種德行 蘇東坡看佛印禪師似是一堆糞 因他內心修養未達之故 而佛印看蘇東坡如一尊佛 因佛印修行境界高 看任何人都是好的 人能懂得欣賞別人 是自己之修養 修養境界不及之人 必常看到別人之不是 不滿別人之行事 內心多批評 多挑剔 失意煩惱的人 極需要別人的關懷愛語 故關心之詞 鼓勵之句 耐心的聆聽 可救人命於無形 凡事不清楚 不要亂說 否則使人蒙冤 孔夫子在陳蔡絕糧時 親眼見顏子煮飯時用手抓了些飯吃 以為他偷吃 後來才知那些飯弄污了 顏子覺得不衛生 不想給大家吃 但棄了又可惜 故自己吃了 親眼見之事 尚且有誤解 何況很多時是道聽塗說之事呢 故言語要小心謹慎 近日有人發動大遊行 若有事故發生或不良後果 有份幫助發動之人要負因果 不行正語之人 將自種惡因 死後受三塗之苦 再生常被人排斥 欺騙 指責 說話不清 說法不易受人相信 修行不易証果
正業
正業者正確之行為也 人之行為 可作善業與惡業 佛菩薩所作之業 不外自利利他 自救救人 即布施 利行 同事 愛語 此為善業 不行布施 反行慳貪 不利行 反傷害人畜 不同事 更行破壞 不愛語 反說刻薄語 則為惡業 師尊:凡為修道人 必有規戒可循 聖人以道設教 匡扶人類行為 不致越軌 故能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應更進一步 事事以利他為主 利他即慈悲 博愛 亦即孔子所說之仁愛 孟子: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故真正好心之人 必戒肉食 蓮池大師:人人愛命 物物貪生 何得殺牠 充己口食 詩云:奉勸世人早食齋 人性物性一處來 忍心殺食同胞肉 將心比心實可哀 天地之大德曰好生 而世人之大惡曰殺生 生命是世間最貴重的東西 殺生是世間最慘痛之事情 上天好生 是給予人和動物之生存權利 植物才是人之糧食 不要說動物是給人吃的 試問如要我們親手去屠宰一隻活生生的牛或谷谷叫的雞 使牠們的鮮血沾滿我們雙手 使我們親眼見到牠們可憐的死狀 大部份的人 必覺為這些豬牛羊 雞鵝鴨生出憐憫之心 又怎能將牠們的肉吃得下呢 故說忍心殺食同胞肉 將心比心實可哀 所以行正業之人 必能戒殺茹素 不但不長惡業 更作放生之利行 使將在垂死邊沿的眾生 盡己之力 為其僻開一條生路 使在死裡逃生 此功德非同小可 所謂 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 即七層寶塔 再者 如我們的親人 將成為老虎獅子的食物 我們又如何感覺呢 我們會否說 弱肉強食 我們是應該給老虎毒蛇猛吃的 相信一定不會 相反 動物在我們掌中 亦和我們一樣 不甘被人所吃 將來必找機會向人類報復 故觀音菩薩:吃牠半斤還八兩 算來還是人吃人 對人或對動物 忿怒時說一句殺左你之說話 亦算犯了殺業 自殺與墮胎同是殺罪 有人向你說要墮胎 你說好 亦犯了助殺之業 能以正法勸人吃素 功德無量 見人殺生 無能力阻擋 唸佛回向 亦能種善業
留言列表